內容詳情
淺談氫氧化鎂阻燃劑的改性 二維碼
266
發表時間:2019-01-11 11:34來源:金戈新材料 氫氧化鎂因原料來源廣泛、阻燃性能好、無毒、無腐蝕性等,被認為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環保型綠色阻燃劑。 氫氧化鎂分解能高,比目前常用的無機阻燃劑的熱分解溫度高出140℃,可使聚合物材料承受更高的加工溫度,有利于加快擠塑速度,縮短模塑時間,同時亦有助于提高阻燃效率。 氫氧化鎂的阻燃機理 氫氧化鎂之所以具有阻燃效果,與其在高溫下的分解反應密切相關。當環境溫度達到340~490℃時,Mg(OH)2開始受熱分解,形成氧化鎂,并釋放出結晶H2O。 分解方程式為:Mg(OH)2 → MgO+H2O+△G°=-49.8kJ/mol。 分解反應在430℃時達到巔峰,490℃時分解完結,留下MgO。結晶H2O吸收大量的熱,會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表面溫度,釋放出來的水氣稀釋了表面的氧氣,使燃燒難以進行,具有抑制聚合物分解和冷卻所產生可燃氣體的作用;此外,分解生成的氧化鎂又是良好的耐火材料,在材料表面形成炭化層,隔絕了制品內的易燃物與氧化/高溫環境的接觸,阻止氧氣和熱量的進入,所以當燃燒源消失,火就自動熄滅,進而達到阻燃的目的。 氫氧化鎂阻燃劑的改性研究 由于氫氧化鎂具有很強的極性,顆粒表面帶正電荷,易形成二次團聚,且其親水性使得干燥后的產品中仍含有水分。直接添加到高聚物中,不利于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且易與高聚物界面產生間隙,相容性較差。為了使粒子的表面活性提高,從而改善粉體的分散性,改善與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提高氫氧化鎂的阻燃性能,需要對其進行改性。 1. 超細化 氫氧化鎂的超細化是將氫氧化鎂粉體粉碎,采取適宜的手段使顆粒粒徑盡量縮小,甚至達到納米級,增加阻燃劑與聚合物基體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強氫氧化鎂與聚合物的親和性,改善二者之間的相容性,達到減小用量和提高阻燃效率的目的。氫氧化鎂超細化后,對設備磨損小。可廣泛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高抗沖擊聚苯乙烯和ABS樹脂等。 2. 表面改性 氫氧化鎂的極性很強,表面帶有正電荷,具有親水性,且易團聚,與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差,因此必須對氫氧化鎂進行表面處理,常用方法包括偶聯劑法、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法、微膠囊化法和表面接枝法。 3. 偶聯劑改性 氫氧化鎂阻燃劑常用的表面改性劑是偶聯劑。偶聯劑是一類具有兩性結構的物質。它們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團與有機聚合物有親和力,另一部分與氫氧化鎂有親和力,這些親和力是由分子間力與化學鍵提供的。在聚合物材料生產加工過程中,親水性的氫氧化鎂與聚合物難相容,通過偶聯劑的橋聯作用可以使它們緊密的聯合在一起。 常用的偶聯劑主要包括:硅烷類、鈦酸酯類,含鉻、鋯化合物及高級脂肪酸、醇、酯等幾類。 偶聯劑作用機理:硅烷偶聯劑是一類具有特殊結構的低分子有機硅化合物,對改善聚合物材料的強度和耐熱性的效果較為突出,由于硅烷偶聯劑中的R帶有特定的官能團,因此不同的聚合物需選不同的偶聯劑來包裹氫氧化鎂;鈦酸酯偶聯劑能賦予聚合物材料較好的綜合性能,即加工溫度下良好的流動性和使用溫度下兼具高的強度和韌性,其中對改善抗沖擊性能較為顯著,由于Mg(OH)2的吸水性強,表面濕度較高,以選用耐濕的單烷氧基焦磷酸酯基型鈦酸酯為好。 4.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改性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是高級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一方面含有親水基團,可與氫氧化鎂表面的烴基發生作用,多個親水基團鏈接到氫氧化鎂表面,提高吸附牢度;另一方面,高分子聚合物屬于長鏈分子,其高分子鏈可以起到空間位阻作用,降低氫氧化鎂的團聚,形成粒徑較小的粒子。與有機樹脂基體相容,長時間使用,不易脫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成為一種很有應用前途的改性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5. 微膠囊化改性 微膠囊技術是將氫氧化鎂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包覆,得到微小粒子,一般粒子大小在毫米或微米范圍,形成阻燃劑,當復合材料受熱燃燒時,囊壁能立刻熔融破裂,釋放阻燃劑,達到阻燃的目的,具有提高相容性,改善熱穩定性等作用。 微膠囊技術表面改性不但能提高氫氧化鎂與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而且能夠有效減少高分子材料加入氫氧化鎂導致的性能惡化,提高穩定性。微膠囊阻燃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無毒無害,燃燒時不產生濃煙和有毒氣體,無環境污染,因而成為阻燃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6. 表面接枝改性 表面接枝改性是指將改性劑或增溶劑一端直接接在高分子材料基體或無機顆粒表面上,形成大分子改性劑,從而改善無機、有機高分子界面性質。 7. 與其它阻燃劑的協同增效 將氫氧化鎂與其它阻燃劑或阻燃協同增效劑通過一定的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顯著提高阻燃溫度,增大吸熱量,降低填充量,從而提高阻燃效率,發揮其綜合阻燃效果。如常見的阻燃協同增效劑有:氫氧化鋁、鹵素、氧化銻、有機硅化物、紅磷及磷化物、金屬氧化物、金屬螯合物、硼酸鋅、石墨、有機土等。 |
最新資訊
聯系我們
|